和數個朋友談起,都不約而同覺得摩洛哥是一個攝影天堂。摩洛哥有山有水,有沙漠亦有綠州;有現代空調商場,卻遠遠比不上她那些大得驚人的舊城市集。她悠久的亞拉伯文化曾伸延至大半個現今的西班牙,現時在北非栢柏爾 ( Berber ) 的發源地則保留著人口稠密而活力十足的城鎮 ····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摩洛哥帶給我們一個目不暇給的感覺,一個不一樣的行程。
摩洛哥與歐洲大陸直布羅陀僅是一海之隔,是最具西方特色和開放的回教國家之一。大城市如卡蕯布蘭卡 ( Casablanca ),馬拉喀什 ( Marrakesh ) 和拉巴特 ( Rabat ) 在生活形式和建築風格都顯現著東西方文化的共存。
這兒有著五零年代西方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的市政廳、火車站和私人花園別墅,亦有極其宏偉的新派回教寺,以及精鵰細啄、巧奪天工的伊斯蘭學院和皇室陵墓。從建築設計角度而言,摩洛哥揉合了精緻的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傳統,與伊朗的波斯文化傳承同樣的閃耀奪目。
然而最令我們難忘的卻是建於十二世紀的皇都費斯 ( Fez ) 那絕世迷宮似的舊城區 ( medina ) ,數千條迂迴曲折的小巷保存著數百年傳統手工藝店舖,由銅製器具至皮革衣飾及陶瓷製品和手織地氈,伴著香料糖果和鮮肉市場,可謂琳𤨡滿目,代表了自中世紀以來的摩洛哥生活文化。
還有 Ruth 常說希望能到三毛流浪的西非撒哈拉沙漠。下午我們從沙漠綠州城鎮伊芙 ( Erfoud ) 向沙漠方向出發,雖然並非三毛當年行跡之處,她仍是興奮地戴上當地買來的湖水藍長頭巾,跟旅行團大夥兒騎著駱駝,在一遍黃沙起伏的沙丘度過了一個在撤哈拉沙漠的黃昏。
一般由香港或英國旅行社安排的摩洛哥旅行團都是八至十天,行程遍佈全國重要城鎮和撒哈拉沙漠,唯一例外是直布羅陀海峽旁的城市丹吉爾 ( Tangier ),可謂有點兒可惜。也許這個曾經為眾多歐美和當地作家和畫家在上半世紀帶來創作靈感的沿岸國際城市 ( 有點像二、三十年代不同國籍的上海租界 ),這個自二十世紀初已是愈夜愈快樂的派對地方,確是需要在旅行團短暫行程以外的特別安排。
而我總覺得,是丹吉爾而非卡薩布蘭卡,才像荷里活經典電影《北菲碟影》( Casablanca ) 所描述的龍蛇混雜二次世界大戰城市。所以遊經卡薩布蘭卡時,實在毋須到那裡的 Rick’s Cafe 光顧無甚特式的高價飲食。
近年摩洛哥流行超高消費的精品酒店,主要集中在馬拉喀什附近的一個棕樹綠州叫 Palmeraie,是國際演藝紅人和體育明星度假避靜之處。如果想嘗試更別樹一格的居住體驗,費斯和馬拉喀什的舊城區横街窄巷高身圍牆後,有的是全面修葺的傳統花園大宅 ( Riad ) 酒店,是百分百的亞拉伯式旺中帶靜,不小都附設泳池水療設施。只是出外時要份外小心,記著如何在迷宮似的舊城區找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