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俄羅斯是一個深不可測的民族。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俄羅斯的長短篇劃時代寫實小說、古典與新派交響樂和鋼琴及大提琴樂章,及至二十世紀初開始的革命思潮抽象畫、現代芭蕾舞、電影蒙大奇創作等等,全都在二、三十年代驅使西方現代主義變得成熟,及至二次大戰後歐陸藝術家大舉移居西方後,迅速轉移至美國東西岸藝壇。

若要近距離感受這段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歷史,除了到巴黎外,就不得不到俄羅斯走一䠀。

2005年我們透過一間俄羅斯旅行社安排,半自由行形式地到訪聖彼得堡,在冬宮隱士盧博物館,近距離地跟達文西 ( Da Vinci ) 至馬蒂斯 (Matisse) 等等名家的作品拍照,在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yevsky)小説《罪與罰》中的橫街窄巷反覆流連,在末代沙皇的親信魔僧拉斯普京(Rasputin)被刺殺的貴族官邸聆聽導遊訴述他的詭異身平,在冬宮旁的新派歐陸餐廳吃到極之美味的新鮮出爐麵包。

每年六月至九月的聖彼得堡仿似一個不眠不休的地方,晚餐之後仍是北方的黃昏魔術光時,這個時侯的聖彼得堡是頗為超現實的,瞬間看來跟滿佈運河的亞姆斯特丹還要歐陸化,分別就是那些洋葱塔頂的漂亮東正教教堂。

除了聖彼得堡,我們亦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軍械庫 ( Kremlin Armoury ) 博物館從容地觀賞那十隻為沙皇皇室訂製的法貝熱彩蛋 ( Faberge eggs ),在詩人普希金 ( Pushkin ) 故區大宅參觀他的親筆信和手稿,之後往名噪一時的 Pushkin Cafe 喝咖啡,感受當時走紅的法國網絡故事如何描述這兒的浪漫氣氛。還有在紅場傍的洲際酒店吃一頓昂貴但不特別的睌餐,為的是重返英國名導演大衞連在六零年代拍攝史詩式電影 《齊瓦哥醫生》的一個大型舞會場景。

而在距離莫斯科兩小時車程的金環古城莎哥斯基 ( Zagorsk ) 的東正教聖殿建築群中,其中的聖三一教堂內就擺放了著名十五世紀聖像畫家盧布耶夫 ( Andrei Rublev ) 的傑作 ,亦是蘇聯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 ( Andrei Tarkovsky ) 六零年代獲獎無數的同名電影中的主人翁,充分刻劃俄羅斯中世紀濃厚宗教氣息與藝術創作相連的張力。

2005 年 9月,我們原先計劃乘搭在聖彼得堡前往愛斯尼亞的那艘瑞典郵輪,竟然臨時決定前往美國紐奧爾良市支援颱風卡蓮娜做成的大型災難,而取消了原定到愛斯尼亞的行程,我們迫著透過酒店的concierge 高價購買飛機票離開俄羅斯。在機場傍晚過關時,因為資料與之前所申報有別,被移民官員查問了大半小時後才放行,亦算可幸能及時於當晚搭機離境,避免在俄羅斯逾期居留。

被當地移民官員目無表情地打量期間,我們真的感覺到俄羅斯人是深不可測。

所以如果往俄羅斯旅遊,我們今後是會跟旅行團出發的。

【溫馨提示 】

十多年前的莫斯科遠比聖彼得堡來得欠缺安全,不時有欺騙遊客的街頭事件發生。近期聞説情況改變不大,所以如果是要自由活動,最好是一群人共同出入,並將旅行證件留在酒店保險箱內。

Back to Top